城隍爺
中華民族祭祠城隍爺由來已久。值得一提的是在明清以後,對於城隍之崇敬一直持續增加。尤其清廷領有台灣之後,當時台灣剛納入清朝統治,人心浮動,不免有越軌行為;當時的辦法就是設置行政長官並且設彷,只是各項施政一時間難以週全,所以當時朝廷極力崇奉城隍爺,藉此來馴服人心,彌補法治之不足。是故台灣一入版圖,即於府治設府城隍廟。凡地方官新上任,必先卜吉日,親詣城隍廟舉行奉告,然後視事。城隍威靈公,安座於鎮殿廂房,坐姿、雙手拱持奏板、紙帽(早期頭戴銀帽,考量重量過重顧及頭圍結構,因此在西元 2012 年改為紙帽造形);呈威武、莊嚴、公正,為護國祐民的地方守護神。
文判官
府城隍威靈公駕前”文判官”,判官一職古代屬於人間的官職,唐朝的節度使、觀察使等,即設有判官職位,輔佐長官日常各項的大小事務總而言之,判官是地方長官的幕僚,輔助長官處理政事。城隍爺的左從祀中”文判官”的職務相當等於衙門裡的左典史,即今日法院的推事,審理案件做成判決書;手握有生死簿,調查或記錄百姓的善功、過,執行各司判文或記錄檢閱;警惕世人諸惡、惡及莫作。
武判官
府城隍威靈公駕前”武判官”,判官一職古代屬於人間的官職,唐朝的節度使、觀察使等,即設有判官職位,輔佐長官日常各項的大小事務總而言之,判官是地方長官的幕僚,輔助長官監督及執行刑法。城隍爺的右從祀中”武判官”的職務相當等於衙門裡的右典史,左手則舉〈鐧或錘〉執行各司的判決及惡性重大者,執以刑罰處置;赫阻世人諸惡莫作。
觀音佛祖
城隍爺與城隍夫人
相傳元朝文宗皇帝下令配祀夫人,於是民間才開始奉祀城隍夫人。在角色上城隍夫人屬於城隍爺的配偶,也就是民間所稱的配偶神。在當時的社會價值觀,普遍認為神明與人們的生活一樣,也有所謂的感情生活和家庭生活。所以我們常常就會在廟宇裡看到神明的家屬被安置在神明的左右兩側或廟宇的後殿,一家人團聚。本廟城隍夫人與城隍老爺比肩而坐,夫妻兩人鶼鰈情深。在台灣其他的城隍廟裡,甚至還可以看到城隍爺的子嗣神位。城隍夫人在人間時為賢淑慈祥的家庭主婦,屬於婦人中的楷模。晉升為神祇之後專門掌理人間事,諸如夫妻失和、家庭雜務等之疑難雜症。早期民間相信城隍夫人會請城隍老爺代為管教信眾的丈夫,所以自清代以來便有女信眾前來祈求夫人。
臨水夫人、註生娘娘、天上聖母
媽祖,又稱天上聖母。清朝時期,由於施琅利用媽祖信仰助長軍威,並將平臺功績歸於媽祖顯靈助佑,奏請將媽祖冊封為天后,而後清朝政府來臺處理民變時也多藉助媽祖名義,使得在官方推廣下,媽祖信仰在臺灣德以蓬勃發展。
註生娘娘,俗稱「註生媽」,又作「注生娘娘」,是閩南、台灣一帶最受尊奉的生育女神,主管婦女的懷孕、生產,是許多不孕婦女或懷孕婦女的信仰寄託。註生娘娘的造像,多是左手執簿本,右手持筆,象徵其記錄家家戶戶子嗣之事。
臨水夫人是福建閩江流域民眾崇奉的神靈,源於福州府,故福州人視其為鄉里的守護神。其他地區的信徒,則多視其為婦女、兒童的保護神,與七星娘娘信仰有甚多雷同之處。
地藏王菩薩
地藏菩薩,或稱地藏王菩薩。因為「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前句取「地」、後句取「藏」,故名地藏。地藏王菩薩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觀音、文殊、普賢一起,深受世人敬仰。以其「久遠劫來屢發弘願」,即在於『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故被尊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承釋迦牟尼佛的神力,分身千萬,遍及百千萬億世界,在釋迦佛祖寂滅之後,及未來佛彌勒未降世之前,這段沒有佛的時期,地藏王菩薩肩負起普渡六道,引導五濁惡世的責任。佛法說凡人過世之後,要經過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間、天上這六道輪迴,而地藏王之大願是渡盡地獄眾生,否則就不願成佛。相傳地藏王菩薩慈悲為懷,只要真心懺悔,地藏王菩薩就會原諒。
福德正神
民間普遍認為土地公是最基層的神明,其職位相當於人間的村里長。土地公也是鄉土的守護神,「田頭田尾土地公」意謂土地公遍佈各地且無所不在,凡是人煙所至之處,無論城市鄉鎮、田野山林都有土地公的存在。
土地公雖官小位卑卻是業務最繁忙的基層神明。舉凡守護鄉里、庇佑鄉民、照顧田園、牲畜、守護山林、橋樑、道路、堤防、水閘門(如豐原葫蘆墩圳),連看守墳墓都是祂的職責。廟會遶境遊行是由土地公擔任前導開路,建醮、廟會、法事時,土地公要「列席」;民眾入厝、娶新婦、做彌月也不會忘記請土地公參加。
台灣民間除了廟宇、家中供奉土地公之外,一般商店也供奉土地公為財神,每逢初二、十六「做牙」祭拜土地公,希望能庇佑生意興隆,商人所供奉的土地公通常手持元寶象徵財富。
七爺八爺
大爺與甘爺
謝爺:有時亦稱『捉神』謝必安,又稱大爺或七爺、高爺或者白無常;頭戴長方帽,上寫『一見大吉』,臉畫『白底蝙蝠面』,吐長舌,穿白袍,外手持白扇,內手拿魚枷,個子高大,通常是由高個子扮演,位在陣左甘爺之後。由范、謝將軍即「七爺、八爺」執行捉拿,甘、柳將軍執行刑罰,頭上也佩戴有華麗的頭飾,手持蒲扇,及畫戟、打板等刑具。甘爺:即『甘將軍』,俗稱『陰陽仔』,位在陣左武差之後,外手持扇,內手執戒棍,俗稱『板批』,即繫鈴的半邊竹節;其臉譜通常畫作『紅黑陰陽目』。甘柳謝范俗稱『四大將軍』或『四大將』,四人為八家將之主角。
二爺、柳爺
范爺:亦稱『拿神』范無救,又稱二爺或八爺、矮爺或者黑常;頭戴短方帽,臉畫『黑底潑猴面』,穿黑袍或藍袍,外持黑扇,內手持方牌,上寫『善惡分明』,個子通常矮胖,位在陣右柳爺之後。)柳爺:即『柳將軍』,俗稱『三角仔』位在陣右文差之後,執法器與甘爺相同,只是方向相反而已;其臉譜一般畫作章魚足形目』。
甘柳二爺俗稱『頭排』。爺:亦稱『拿神』范無救,又稱二爺或八爺、矮爺或者黑無;頭戴短方帽,臉畫『黑底潑猴面』,穿黑袍或藍袍,外手黑扇,內手持方牌,上寫『善惡分明』,個子通常矮胖,其在陣右柳爺之後。柳謝范俗稱『四大將軍』或『四大將』四人為八家將之主。